“How to Read Contemporary Art Texts”- Forward 前言

 

Time: February 2021

surveillance camera photo from the gallery

“Forward 前言“ is a long-distance curatorial practice involving visual experimentation “How to Read Contemporary Art Texts” prints an “instruction” on the wall to guide the audience to do a reading performance inside of the gallery.

如何正确的阅读当代艺术展的“前言”?

How to Read Contemporary Art Texts

首先,静静站在前言墙前,双手交叉胸前,做出认真思考状。静下心后,可以开始泛读墙面文字。注意是泛读,不需要逐字逐句,而是快速扫视文章找出信息:一找艺术家名;二找主创者的主题思想;三找主办方信息。这个过程只需要几分钟,一边看一边轻轻点头;遇到看不懂的地方,就做出一个“嗯?”的表情;看到最后一段,不管懂没懂都要微抬下巴睁大眼睛,甚至可以来一个“哦~”的表情。完成这一整套动作后,便可以若有所思的缓步踱入展览馆。

前言,作为当代艺术展览的第一道“门面”,是一种功能性文字,用以对展览内容进行简单介绍。

用简明扼要的字句将展览的信息陈列出来,是前言的基本特征。内容通常包括展览的前因后果,主题思想,以及暗藏感谢的词藻。简单理解起来,前言就像是电影DVD封套上的“故事简介”,用最少的文字概括出清晰、神秘、让人无法自拔的故事。但是,当代艺术展不像商业电影是以满足群众的喜好为出发点。当代艺术界所提倡的多样化特质,自由生长意识,使得艺术展览的气质,注定无法和商业片一样达到“众乐乐”的效果。策展团队竭尽全力的将各色各样艺术品置入空间,除了为观众呈现一场感官盛宴,也期待观众与艺术品之间未知的碰撞。为这样未知的感知经验进行简单介绍,策展人对“前言”的写作自然容易陷入困境。

可以这么说,当代艺术展览馆是将“物”呈现的空间。把这个“物”比喻成结在树上的果,艺术家就是这棵树,而创作的延伸与探索就是那些尽全力生长的树枝。观看艺术展的美好,不仅仅是因为观看了这个“果”,还因为解读了“果”身后的这棵树,以及观者自我经历和“果”的碰撞。观众在艺术场馆里看到的小便池(Marcel Duchamp),气球狗(Jeff Koons), 铺一地的葵瓜子(艾未未),还有布满空间的密集斑点(Yayoyi, Kusama)等等,都是一次次创作的“果。” 而那些充满生命力的创作过程,观众在现场感受到的火花,是不足以用文字呈现的。 

然而,“前言”的文字除了能客观的概括,并没有太多空间去评论或解释。前言话多,介绍会变得不够客观;话少了,又难以达到激发观众去主观感受的引导效果。所以,大部分策展人只好若有似无的写一个大致的主题,和一些错不了的感谢语。这也就解释了艺术展的前言,一个类似“电影简介”的功能性文字,却发挥不出同等的效果来。

导致“前言”困境的另一个因素是互联网。信息流通的方便,反而让下笔者感到无比恐慌。层出不穷的用词方式,一波接着一波的流行词汇,困扰着艺术写作。笔者往往要小心一个词汇的“时期感”和“流行感”,害怕若是使用了一个过时的术语,就会显得掉身份。迫于压力,艺术文字工作者常常造新词,因为这样不但显得“精确”,还能透露“我懂得比你多”的姿态。

说了这么多,其实是想要告诉观者:大胆的去迎接这次与艺术碰撞的旅程吧!不要过多的信任墙上的前言,也不用完全抛弃藏在前言文字里的引导。相信自己的直觉,不论这次逛展经验让你留下什么印象,问问自己是否不虚此行。在走出艺术空间时,你可以再次驻足在”前言“墙前,单手托住下巴,结合刚刚的逛展经历,逐字精读这些文字。如果发现前言能够解答你观展时的一些疑惑,请立马做一个”哦~“的表情。如果看完前言还是不清楚展览想要表达什么主题,你大可学相声演员发出一声“嗐~”,随之拂袖而去。

Previous
Previous

Flourish - Forbidden Fruits

Next
Next

“Written Emotion” - Rose-colored Glasse/玫瑰色镜片